选题概览
选题一 共享经济
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汽车、Airbnb…..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共享经济的时代。
2019年2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据报告显示,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非常庞大,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7500万人,同比增长7.1%。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中国的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新兴的共享经济将催生一批新的潜力公司、新的职业,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具活力。
共享经济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催生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的今天,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兴盛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提振经济的新思路,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选题二 扶贫攻坚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如何应对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这一世界性问题?
1949年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人先富了起来,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地貌广阔,不同地域之间经济水平差距大,有大量中国人的生活仍然很贫困。按照相关规定,年人均纯收入在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人口没有脱贫。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一改从前粗放的、不合理的脱贫方式,提出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确保在到2020年在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如今,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中国正朝着这一目标持续发力。
中国作为拥有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如何解决国民的贫困问题受到世界瞩目,“精准扶贫”无疑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也是认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视角。
选题三 体育事业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解读张力。70年来,中国从一个体育大国正成长为一个体育强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在协调中发展,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正在不断增强。
从中国大街小巷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到足球教育进入中国小学的课堂,再到日益流行开来的冰雪运动和城市马拉松运动,对于当代中国来讲,体育事业正从抽象的民族荣誉象征,逐渐下沉为许多中国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14年中国南京举办了青奥会,2019年中国多个城市将联合举办篮球世界杯,2022年中国北京将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在洲际、国际赛场的奖牌数一直位居各国前列,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为优秀的体育人才提供了为国争光的难得机遇,同时也在“管办分离”的道路中慢慢摸索,探索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双赢的发展格局,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
选题四 环保事业
2019年2月11日,美国航天局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今天全世界的绿化程度比20年前更高,而在这20年间,中国和印度对全球绿化的贡献最大。
地球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家园,环境保护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产生了一些环境保护问题,中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环境保护的“革命”,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世界罕见。
问题倒逼改革,环保问题在中国近年来深重视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艰难转型升级。巨龙转身,为的是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这其中有很多故事和矛盾,充满叙述张力。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发展到新阶段的见证,也是“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世界意义。
选题五 医疗保障
14亿人口大国,如何解决看病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
1949年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建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的三类医疗保障制度:一是主要覆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家属、伤残军人、大学生的公费医疗;二是覆盖工厂、民航、航运等行业职工和亲属的劳保医疗;三是覆盖农村居民的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医疗保障制度对于改善国民健康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的劳保医疗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原有医疗保障体制的解体也影响了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改善程度。越来越严重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直接推动了新时期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1998年我国开始面向正式就业的群体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2005年对城乡低收入人群建立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开始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目前为止,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正逐渐建立,14亿中国人的医疗问题正一步步改善。
选题六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通过各方面的措施,提高了广大妇女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的妇女权益问题还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性别平等的任务仍然繁重而艰巨。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中国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中国在推进性别平等和保障妇女权益方面的努力,可以成为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扇窗口。
选题七 传统文化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包袱?还是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对于中国人的认知来讲当然是后者。
中华文明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从思想、文字、语言,到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型构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也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的符号。
中国当代正在重拾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成为全民话题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故宫文创热,到传统文化类节目火热荧屏,工匠精神和非遗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道路正走得愈发坚实。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和而不同”的主张,提出了基于大同世界理想的“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选题八 乡土中国
中国是一个曾号称拥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民已经离开了土地,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种地已经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农业的含义也早已超越了种地。中国农民是最勤劳和聪明的一群人,他们敢于走出农村,走入城市,为我们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的同时,也接受了现代化进程的洗礼,在中国大地上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农问题,既是生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既是中国问题,又是世界问题。“春运”、“中国农民工”、“制造业大国”、“人口红利”、“一号文件”等国内国际熟知的符号背后,都关涉到 “农业、农村、农民”。了解了中国三农领域的发展与相关成就,就了解了当今中国的国情与发展现实。
选题九 城市化
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1978年至今,中国的城市体量不断壮大,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中国的城市发展成为改革开放成就的集中体现。截止到2017年,中国共有14个城市的GDP总量超过万亿元,其总和在全国GDP总量中占到了28.6%。
中国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是当下中国现代化生存的容器。中国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民生活和社会景观,其进程也是一项攻坚克难的过程。同时70年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也是透视中国发展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