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主旨研讨分享|和合共生:命运与共与人文暖流
5月31日,2024·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共设特邀发言、主旨演讲、午餐会分享以及三场圆桌讨论会等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传播学者、纪录片导演及制作人们共聚一堂,共寻文明在人类发展中的价值,共商纪录片等影像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变迁产生的作用。本系列推送将围绕不同主题,持续推出嘉宾们的精彩发言集锦。
论坛现场以“和合共生:命运与共与人文暖流”为主题的主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从制作纪录片的实际经验出发,围绕世界与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表达,探讨“和而不同”的创作理念。“人文”是人类社会各种现象也是国际交流中生生不息的暖流,人文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情感共鸣、对话协商,也可以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可持续发展。来自印度、坦桑尼亚、法国等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媒体人与中方代表共同探讨了纪录片如何实现人文交流与情感共鸣。
2024·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现场
魏克然·钱纳:
从国际制作机构的角度寻找讲好故事的路径
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从纪录片创作的实际案例出发,探讨了纪录片故事描述在文化展现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纪录片制作人应加强交流、打造共识、求同存异,以便在纪录片拍摄时形成合力,提供更多机会。
魏克然·钱纳发言现场
魏克然·钱纳以《一日打卡中国》纪录片为例,影片以短视频的展现形式,将中国城市更加生动的展示出来,用体育的角度看待不同城市的特征。他提到,希望将普通人的视角引入到纪录片当中,如此便可以让纪录片有更多角度,老少和谐共生。
魏克然·钱纳表示,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希望能将最好的故事与内容,包括好莱坞的内容、包括以事实为基础的报道,进行信息无缝链接,把不同的视角结合起来,把不同纪录片制作人的专业经验结合起来,纳入到纪录片中进行更深入解读,让多方合作共同讲好故事。
井水清:
记录我们共同的荣光 携手共创更好的未来
五洲传播中心总编辑井水清,从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出发,分享了他对于纪录片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增进情感共通方面的深入体会与感悟。通过《风筝 风筝》《白求恩大夫》《兵马俑》三部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分享,井水清认为纪录片制作人“志合者不以山河为远”,应使文明之间的对话、碰撞和交融形成常态,奏响和合共生的交响乐。
纪录片《白求恩大夫》海报
井水清介绍道,成立30年来,五洲传播中心在实践工作中,对于纪录片在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发挥的连接和纽带作用,有着深刻的体悟和认识。国际合作逐渐成为共创共赢的重要路径,和合共生是彼此间相处的最好方式。
自2021年起,五洲与《今日美国》共同推出了《姐妹城市》,制作了《北京与纽约》《上海与旧金山》《南京和圣路易斯》等节目。井水清表示,通过两国不同的城市风景、美食人文,可以看到共通的情感——对于工作、艺术、美食的喜爱,对于家乡、家人、家庭的眷恋,正如片中所说“中美两国虽远隔万里却心灵相通”。以影视为媒、传播为介,将不同国家的人们连接起来,在展示自己文化美的同时发现对方的美,这就是影视国际合作的魅力,在和而不同中美美与共,在文明互鉴中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井水清发言现场
井水清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十多年来,五洲传播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50多家媒体机构开展了合作,播出了超过2000小时内容的纪录片,用13种语言在丝绸之路沿线播出。未来,他希望与纪录片人共同努力找到中外受众的兴趣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合作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向全球观众展现“一带一路”人文之美、发展之美,让这个世界连接更紧密、未来更美丽。
闫东:
中国纪录片如何走向世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在37年职业生涯中共创作了60多部作品,回顾在纪录片创作实践中的重要瞬间,他认为与国际合作者应“在创作中达到共情、在合作中达到共融、在成果上达到共赢”。
闫东发言现场
闫东提到,在创作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时,为了使同行英国主创人员获得更好的信息和素材,他亲自带领他们在中国四川、山东、北京等实地考察,建立起深入交流的合作基础,一起出行、一起调研,才有了接下来无缝对接的合作状态。脚本从英文写作开始,几十次修改,几十次电话会议,最终在无数次的调整中确认了成片,实现了统一版本在两个国家的同时播出。在此次合作中,中英双方秉持了“和而不同”创作理念,在创作中达到真正的共情。
闫东发言现场
而谈及另一段疫情特殊时期的合作时,闫东认为制作团队的专业度,也是获得合作方信任的重要基石。通过线上会议,中法合作纪录片《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的项目最终确立为前期由中方拍摄,后期制作由法方完成。凭着专业脚本、前期拍摄,中方赢得法方的尊重和信任。
纪录片《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海报
“过去十年,我们和国际团队始终在用实践、用纪录片的形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今发展中的中国故事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向全球展现出中国人民当下的生活面貌,传递好中国的声音。”闫东带领团队和国际机构采用现代化的视角,用共有的价值观,找到共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对方法。他坚信通过不断的文化创新与国际合作,中华文明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夺目光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禹成明:
传承互鉴与当代价值,中国形象的影像书写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影视家协会主席禹成明,围绕着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三个问题:怎么去看纪录片,怎么去看世界,世界怎么看中国?结合这三个问题,他分析了几位在目前中国影响比较大的纪录片导演,并提出了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的六个维度,认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不能单纯流于标签化和浅表性表达,而是一种建立在人类文明共识的基础上达到认同、认可、共情的价值传播。
禹成明发言现场
在分析国外纪录片人士时,禹成明提到了是枝裕和、柯文思、竹内亮和魏克然四位知名导演。他引用几位导演的观点,认为纪录片不要事先有结论,拍摄真实看到的东西,随着镜头进入而发生变化的现实才是纪录片。作品不是为了表达自身内在的想法,而是为了反映和记录我们与外部丰饶世界和幽微复杂的人性产生的分歧,这是一种拍摄人类的关联,客观的镜头所反映出的内容才能够打动人心。
关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禹成明从中国的国情、建设、文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共同记忆和全球身份叙事六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面临的选择和挑战,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在传播理念和故事讲述方式上进行接轨与靠近,才能取得在话语上的突破。这不仅要求纪录片叙事方式和视角都是国际化,也对纪录片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视野要求,在人类文明共识的基础上达到认同和共情的价值传播,将成为未来纪录片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马丁·汉杜:
立足文化遗产,促进相互理解和跨越边界对话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主席马丁·汉杜主要聚焦于桑给巴尔,通过介绍城市多元文明、多样化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斯瓦希里语语言的韧性等方面,表明桑给巴尔富有文明和文化遗产,希望国际纪录片同行可以到此拍摄纪录片。
马丁·汉杜表示,桑给巴尔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作为跨文化交流中心还有拥有多层次的文化遗产的地位能够在文化遗产和世界主义之间提供互动。阿拉伯文化、欧洲文明和其他各类民族在此实现了文明的交融,也将桑给巴尔铸造成为一个能够让各方进行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的国际平台。
马丁·汉杜发言现场
除此之外,桑给巴尔还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也为纪录片人在此探索现代与传统之间如何平衡发展提供了绝佳机会。丰富的遗产和现代化发展促使着人类在现代框架之下重新发掘文明的传统价值观,以此来理解文明中一些传统的习俗,这就形成了桑给巴尔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路径:通过旅游业来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探索桑给巴尔的故事,马丁·汉杜表达了对于文化遗产在促进相互理解和跨越边界的对话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作为跨文化交流中心的桑给巴尔可以为更广泛的遗产保护、培养包容性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影像制作提供启发和思考。
瓦莱丽·阿比塔:
捕捉和保护珍贵的视听遗产,为未来保存珍贵印记
制片人瓦莱丽·阿比塔所在的法国国家视听研究院,是一个致力于视听遗产保护的机构,它的使命强调了工作的重要性,即捕捉和保护过去和现在的声音,为未来子孙后代保存宝贵的记忆。瓦莱丽表示,文化表达纪录片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加强抗打击能力,能够确保我们过去的集体智慧和魅力保存、并生生不息地传给子孙后代。
瓦莱丽·阿比塔发言现场
瓦莱丽认为纪录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文明的对话,捕捉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别,同时又能够找到共通之处串联起来。人文涵盖了非常多的文化现象,纪录片就是一个能够跨越不同语言、跨越地理政治界限很好的方式,能够作为一种窗口,让观众看到不同人的生活,同时能够去展现日常生活当中的苦与乐。在文化多样性的大浪潮之下,纪录片就是文化和文明的使者和捍卫者,它们能够记录我们的传统文化、各类古老的仪式,确保这些珍贵的文明不会被时间的尘埃淹没。
瓦莱丽·阿比塔发言现场
瓦莱丽提到,法国国家视听研究院主要是致力于维护视听方面的遗产,例如法国拥有丰富的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的记忆,他们希望能够把这些遗产保存起来,甚至能够有所创新,进行更好的分析和创造。瓦莱丽说道:“作为纪录片的从业人员,我们有责任用非常尊重和非常正直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主题和人物,我们要用非常真实的声音展现我们的故事,要去避免和打破各种成见和刻板印象。”
瓦莱丽强调道:“文明之间的对话就是人文之间的对话,这也是纪录片人需要做的。”纪录片人应该用这种纪录片的力量建立沟通桥梁,连接不同的文化,求同存异,通过纪录片分享不同的经验、不同的多样化,才能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与欣赏人类共同的人文和人性,从而进一步捍卫人类在价值观方面的多样性、包容性以及共情能力。
2024·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现场
纪录片借助多样化的视听语言,以其宽广的视野、多维度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带领观众走进丰富多样的人类文明中,探寻不同文化宝藏的精彩故事。以和为贵,和合共生,发挥好纪录片讲故事的功能,实现更广范围的兼容并包与互相理解,是未来每一位纪录片人的期许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