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雷:纪录片与跨文化理解
杜克雷:美国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关系学院院长
尊敬的朋友们、同学们、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开心来这儿,但是我应该承认,我是外行,就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中美关系,我不是研究媒体,但是我也研究媒体的影响方面。
各位同事,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刚刚我们听到了互联网的“去美国化”,其他一些新的趋势,我今天发言有个核心,纪录片是怎样影响美国对于中国的改变的理解,所以我想强调一下这个角度。
对我来说最有效的纪录片是真实的,他们本身的真实性就非常强。这个真实性非常重要,你要做出真实的纪录片,必须要有好奇心,而且必须要有耐心,这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好的,而且还必须要有开放性。你要讲的这个故事,可能并不是你需要讲的那个故事,所拥有的信息可能告诉你是一回事,最后你讲出来的故事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很多纪录片的制作都是有着一定的目的性,央视的纪录片就是属于这样的类型。
在美中关系学院我们也做了这个纪录片系列,这主要是因为媒体的作用在现在非常重要,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于中国的理解,如果今天是普通的一天,就会有23000名美中人士进行相互交流和互访。所以,这是我们现在一个新的背景情况,但以前主要是靠记者来进行美中之间的交流的,因此,现在这个纪录片系列也在关注进行双方交流的人。
过去可能人们关注的尼克松访华,当时尼克松并不喜欢媒体,他很讨厌媒体,而且特别讨厌的就是《华盛顿邮报》,因此我们也采访了一位《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他也是一个“中国通”。尼克松特别指出,不能让这个人去访华。尼克松亲自把他名字划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他去,但这个记者确实去了,而且这个纪录片也讲了他的故事。尼克松访华才开始恢复中美之间的关系,不过直到邓小平和吉米卡特时期才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知道,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也是中美恢复外交关系40周年,这方面的讨论已经有很多,大家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纪录片,而且颁布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一个改变中国的政策,但是对这个问题讨论的不是特别多。
我非常高兴尼克松访华了,邓小平也访美了,之后我们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时候我能来到中国了,这是广播学院的学生,也就是传媒大学以前是这个样子的,和现在完全不一样,而且我非常荣幸的是,我的一位学生就是广院毕业的,而且一会儿会发言,就是黄海波先生,他当然是非常好的学生。
改革时期,对于年轻的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要理解中国发生什么变化还是很困难的。在农村有一小步一小步的变革,我们慢慢地看到非常现代化的城市、非常现代化的建筑,这个故事我们必须要讲给观众。在80年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团体来到中国,这是一个来自英国的纪录片制作人小组,这个摄制组拍摄了200个小时,但是最后只用了其中的12个小时的素材。但这个片子非常有影响力,我也想给大家看看其中的一些片段。这个画面就是当时真实看病的情况。还看到日常生活的场景,这个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监狱、医院,在英国先播放,之后在美国播放,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人都争相去看,而且很多书都引用了这个纪录片,因为这个纪录片纪录了中国的方方面面。
还有另外一位制作出非常重要纪录片作品的就是这位女士,Richard Gordon,她是美国人,但在中国长大,她做了一个中国农村的纪录片,当然,这需要非常强的耐心才能做出来。他是在介绍这部《小喜》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中国人在农村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部纪录片就非常重要,它展现了极大的耐心、真实性,倾听了当地人讲自己的故事。那是80年代的时候,之后中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直到21世纪。到21世纪,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大家又可以看到,到2009年,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相信中国而不是美国将会是世界主导经济力量,他们的看法出现了变化,纪录片帮助美国人了解了中国的崛起,也帮他们了解了中美之间的联系。这部纪录片就是一位知名记者Ted Koppel拍出来的。纪录片呈现了部分美国家具进口到重庆,工厂里工人劳动的场面,但这些都是美国人以前根本不知道的。要习惯中国已经崛起了,中国非常重要,这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要信息,它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影响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所以,纪录片是有这样的能量的。只有你用极大的耐心去创作它,让这个故事慢慢浮出水面,并且具有极大的真实性它才能产生影响。
还有另外一个在中国崛起当中的问题,就是从四川到东莞打工的、到其他城市打工的务工人员,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美国人,他们在视频流媒体上看的一部片子,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个纪录片拍了一个家庭,我们看到进城务工对社会和农民工心理产生的影响,也到深圳采访了农民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是广州的春运。当时是特殊时期,广东下了大雪,这时候他们回到四川的老家,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片子,是非常有才华的电影人做出来的,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家庭的经历。其实上百万的家庭都可能有类似的体验,这可以说是非常强大,而且做得非常出色的一部片子。
我们和CUC(中国传媒大学)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是2006年开始的,我们做了非常独特的项目,我们研究了美中关系,这是最成功的。当然,它的规模很小,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活动,因为每一年两所大学,有一半学生来自美国,有一半学生是中国学生,我们让他们在一起待五周,他们以前谁都不认识谁,现在是必须要结成伙伴,共同做一个纪录片。当然,有这种时间压力的话,可能你就没有那么有耐心了。从美国和中国来的学生必须要进行合作,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青睐这个项目,也就是美中的学生们必须要合作来讲故事,来解决问题。很多他们做出来的片子都不是很好、不好看。但是有一些非常出色,我自己在教学里也用了这些片子,我给大家介绍几个。他们关注了不同问题,有洛杉矶的,有北京的,这是关于户口的,这是关于农民工的。孟云12岁,孩子的父母在讨论这个孩子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回头去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中国的生活水平就会倒退。这是做得非常好的一个片子,一位美国学生,一位中国学生一起来做的。另外一个片子是相亲公园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中山公园,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毛毛到现在还在等着嫁给普京,这部电影就是要给你展现这个过程和结果。这是美中两国学生合作,引入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张照片是在洛杉矶拍的,我们是最早受到雾霾侵害的城市,1948年的洛杉矶,1968年和1989年,空气变得好了一些,我给大家看这些照片要讲的是,在中国也开始有关于环境纪录片,这不仅对中国很重要,对中国以外也很重要。柴静、王久良做的纪录片都是关注环境的危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片子现在可以看到,而且很多人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中国特别重要,我们现在也引入了中国的互联网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直播。这个纪录片就是关于直播的,这个片子也有自己的一个名字。我知道,今天来了很多知名的导演,还有我一直非常欣赏的电影人,大家待会儿可以看一下迪士尼的自然。这个片子开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先河,这是BBC,陆川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我是陆川导演的粉丝,我认为《南京!南京!》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部电影,这些片子都是在介绍这些重要的话题。
我最后要讲一下“一带一路”,这个庞大的项目会改变中国,而且也会改变世界。孙台长刚才也提到了,他想等着美国建高铁,我们也还在等着。我在加州生活,上中学的时候,当时州长是杰瑞布朗(音译),他就提出来要建子弹头列车,杰瑞布朗后来下台了,但还是没有子弹头列车,我们还在继续等。
有很多这样的纪录片,有传统媒体、半岛电视台、CNBC等等,中国也做了很多纪录片,我的一个朋友顾军做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关于海洋丝绸之路的纪录片。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在这部纪录片里,这是在塞内加尔的同学和中国人一起来做的,他们分别讲了生活的变化,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你要找到一个故事,并且用故事揭示真相。Malcolm Charke也拍了很多片子,最近拍的片子《更好的天时》,让我最欣赏的是,能够让我们看到中国工人的日常生活,这是非常有魔力的。通过它在中国的家人和孩子就可以帮助观众和创作者实现彼此理解。“一带一路”是个非常大的项目,它会涉及到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
我就讲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
(以上文字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