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成果展示    纪录片蓝皮书精选丨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总报告第一期)
创建时间:2020-03-21 18:00

纪录片蓝皮书精选丨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总报告第一期)

1

 

 

中国纪录片蓝皮书是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五大品牌项目之一。年度总结纪录片的政策影响、业态版图,跨界合作等领动趋势,被业界称为“中国纪录片谷歌地图”。蓝皮书整合了国内国际纪录片高端资源,成为国际了解中国纪录片、中国了解国际纪录片的重要参照。

 

 

2

(CDRC五大品牌: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中国纪录片蓝皮书、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CDRC前沿发布”、“CDRC出品”)

 

《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6)》是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推出的针对纪录片领域的年度发展报告。本书内容基于2006年以来CDRC就相关前沿问题所展开的系列调研工作,以国家高度、学术品格、学院立场、中国风格为导向,整合了国内外纪录片学界与业界专家的观点和论述。

 

本书包括“总报告”等多个栏目,注重行业形势评估、问题分析、发展预测;“行业动态”、“国际观察”、“新媒体与纪录片”、“学术观点”等栏目侧重展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纪录片产业发展动态和个案剖析。此外,“大事记”是对2015年纪录片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集纳与整理,同时侧重于产业信息方面的筛选。

 

本书的“总报告”结合CDRC课题组2015年相关调查数据,延续了每年业态调查;在产业描述板块,从产业态势、产业环境、资本市场几个方面对产业进行了直观的描述和把握;深度解读部分从“供给侧结构调整——纪录片产业破局路径”角度对当前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提出了深刻思考。CDRC将精选总报告分三期推送。

 

6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5

(第一期)

 

摘要:

在中国纪录片蓝皮书(2014)中,CDRC曾提出,中国纪录片正在进入行业主体的深度结构调整时期,而这一结构调整,正是为了打造纪录片行业的“新常态”。今天看来,这一行业主体的深度结构调整,实质上就是中国经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供给侧改革”。

 

在进入公众时代后,中国纪录片的消费侧已然成型,无论从收视人群数量、频道覆盖面、收视人群年龄结构的升级,以及与商业消费市场端对接等多个层面,社会对于纪录片的消费力和消费需求已具规模,且不断提升。

 

CDRC通过持续跟踪关注,发现从产制播、政策调控、“互联网+”、国际合作和跨文化传播、行业主体多元立体化发展等层面,中国纪录片“新常态”的轮廓已经初具,并正在不断的调适成熟中。

 

关键词:纪录片产业 纪录片发展 供给侧改革

 

1.引言

 

2015年,中国纪录片在公众时代的行业结构调整中,构建行业“新常态”。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DRC)认为,2012年,中国纪录片进入公众时代,2013年,中国纪录片进入深层结构调整通道,至2015年,这一调整期正在向深水区拓展。从CDRC常年跟踪的各项表现数据看,在产制播、广告收入、政策驱动、受众培育等重要维度,中国纪录片呈现出结构层面的变化和固化倾向,在2015年,这些变化的轮廓逐渐清晰。其中亮点是专业频道,尤其是新上星的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和湖南金鹰纪实频道纷纷进行结构性创新,打造播出平台+市场运营+社会资源整合的整合运营结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则是纪录片样态多元化进程加速,真实类节目的大制作、“爆品”不断出现,这一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应该持放大趋势。

 

在整体向“公众时代”纵深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纪录片陆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思路、新亮点开始逐渐沉淀和固化,形成一个行业在新一轮发展时期的样态,CDRC将之描述为中国纪录片的“新常态”,并从八个向度,描述了新常态的特征。

 

 一、项目制运营推动专业频道结构性创新,打造运营新模型

 二、产制播稳步增加,纪录片全面进击黄金、次黄金时段

 三、广告“熊市”中纪录片广告表现良好

 四、政策驱动议程设置能力增强,效果良好

 五、话题级纪录片频现,现象级作品仍然匮乏

 六、纪录电影渐成一极

 七、“互联网+纪录片”成商业化探路者

 八、跨文化传播转向:效果导向的整体规划

 

整体而言,CDRC认为,2015年的中国纪录片产业现状有以下特点:(1)政策红利逐渐显现,理性引领产业发展;(2)逐步改变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依然难破有市无价困局;(3)“互联网+”语境下互联网新商业模式逐步成型;(4)传播开始注重效果评估,规划、生产等机制逐步健全。

 

2015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投资,播出等关键数据如下:

1. 据不完全统计,纪录片年度总投资接近27亿元。其中,电视纪录片投资额约20亿元。

2. 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量:国内省级以上电视机构制作纪录片约1.9万小时,较2014年的1.7万小时增加9.1%。增量仍然来自省级卫视及上星纪录片专业频道。

3.电视纪实类节目播出总量超过6.1万小时,同比增幅约10%。

4.电视纪录片年度首播量:中央及省级电视机构的电视纪录片首播总量约2.1万小时。其中,中央电视台约4000小时,省级卫视频道约8000小时,纪录片专业频道约9000小时,三者基本与2014年持平。

5.纪录电影票房:6.93亿元,其中包括两部千万级票房纪录电影,整体比2014年的7.2亿元有所下降。同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元,纪录电影票房仅占1.6%。

 

2.电视纪录片行业数据调查

 

一.数据与方法

 

为了掌握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含纪实类节目,下同)的发展情况及对比往年的变化,CDRC自2006年至今连续10年针对中央及省级电视机构纪录片的生产、传播、营销状况进行调查。

 

2015年1月,CDRC联合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组建“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中心”以及“中国纪录片新媒体数据中心”。

 

基于既有资源以及合作平台,CDRC课题组对国内包括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机构、纪录片专业频道、新媒体平台等多个纪录片播出渠道进行了2015年度纪录片发展情况的相关调查,内容包括纪录片行业整体产制播分析、广告收益分析、纪录院线分析、新媒体纪录片分析、个案分析几部分内容,对中国纪录片2015年整体表现进行勾勒和分析。

 

调查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以下内容中的图表,如无标注,资料皆来自CDRC课题组的调研数据。

 

二.投资及生产情况

 

1.总体投资情况

受多方面利好因素推动,2015年中国纪录片投入持续增长。根据CDRC一手调研数据以及对过往研究的统计整理,2015年纪录片年度总投资接近27亿元。

 

2.中央电视台

2015年,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对纪录片及栏目投入约为12亿元。观察不同频道在纪录片方面的投入,可以发现纪录频道投入最高,制作费用每分钟超过5000元;科教频道作为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的老牌频道,制作费用每分钟超过3000元,而央视其他频道制作费用最低,每分钟仅1000-2000元。

 

3.省级卫视及纪录片专业频道

2015年,随着各频道逐步落实总局纪录片的相关政策,纪录片专业频道及省级卫视频道的栏目投入明显增加,尤其以省级卫视频道增加幅度最大。据CDRC对相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卫视频道在纪实类栏目及作品的投入超过3.5亿元,纪录片专业频道投入也超过3亿元。如西藏卫视《西藏诱惑》相关的几个子栏目投资额度达1700万元,北京电视台的《中国梦-365个故事》投资1800万元,浙江卫视的《南宋》投资1500万元、《艺术北纬30度》投资1300万元,重庆科教频道的《大后方》投资1000万元,江苏卫视的《外国人眼中的额南京大屠杀》投资800万元,再如深圳电视台的《赤子功勋华侨抗战纪实》,投资也达到800万元。

此外,当年仍在制作的纪录片作品中有不少属于高投入制作,如湖南金鹰纪实频道的《岳麓书院》投资1050万元、《八百标兵奔北坡》投资900万元,安徽卫视的《天下徽商》投资1000万元、《中国文房四宝》投资700万元,广东电视台的《丝路:沙与海的交响》投资800万元。

 

4.纪录片公司

根据对包括五洲传播中心、北京新影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雷禾传媒等30多家社会纪录片制作机构、工作室等不完全统计,2015年投资总额超过3.5亿元,同比略有增加,并且在持续上升。表1显示了2015年部分纪录片作品的投资情况。

 

11

 

5.总体生产情况

2015年,各级电视机构共制作栏目化纪录片超过1.9万小时,比2014年的1.7万小时增加9.1%,与2013年相比,该数值已增加接近两倍。节目增量主要因素仍然来自省级卫视频道及上星专业频道。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年产量每年保持在3000小时左右,而省级电视机构的总量则逐年递增。从2010年起,省级电视机构整体超越中央电视台[1],这一趋势在2015年有所放缓。2015年,各级电视机构的自制纪录片相应减少,出现更多的委托制作及外购节目。

 

12

 

三.播出情况

 

01概览

2015年,电视纪录片播出超过6.1万小时左右,同比增幅约10%(图2)。其中,中央电视台播出约1.9万小时(含记录频道等15个频道,下同)[1],增加10.6%;省级卫视播出约1.9万小时,增加19.6%;纪录片专业频道播出约2.2万小时,与2014年持平。在播纪录片作品超过1300档,其中,中央电视台接近800档,省级卫视频道接近600档,纪录片专业频道超过50档。

 

中央电视台及纪录片专业频道首播量见表2。

 

13

 

14

 

02各级电视播出平台纪录片播出结构

从整体的播出结构上考察,可以发现,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频道都是纪录片的播出主体。随着城市级别降低,央视和卫视频道这两类播出平台的播出占比有增加趋势,一线城市这两类平台的占比为87%,二线城市为91%,而三线城市更达到94%。在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央视和卫视频道在纪录片播出的占比基本相当,但央视略高;省级地面频道和城市台在纪录片播出的占比上基本相当,省级地面频道占比略高(图2)。

 

15

 

03纪录片播出变化

2014年在总局政策的支持下,纪录片的播出量增长明显,2015年共播出超过6万小时。2015年整体播出增长比2014年有所减缓,但仍然处于稳步增长状况。通观过去一年中央电视台及卫视频道在纪录片的播出表现,央视频道依旧保持较高的播出比例,2015年播出2万小时;卫视频道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加大了纪录片播出比重,播出量增长迅速,2015年播出1.86万小时;当年,纪录片专业频道播出2.4万小时。

 

总体来看,央视、卫视频道纪录片的播出表现在过去一年中呈现几个特点:①播出量稳步上升,九月限娱令推动纪录片播出热;②央视各频道播出量增加;③卫视日均播出量增加,播出时段有待优化。

 

(1)卫视频道播出量稳步上升,九月限娱令推动纪录片播出热

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卫视频道除4月、6月和7月之外,其它月份都有较为明显的播出量增长。在9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以及9月1日至5日的限娱令影响下,卫视频道当月播出量达到了全年最高峰。同时,第四季度的播出量普遍高于前三个季度,整体播出量同比增长明显,为18.9%(图4)。

 

16

 

(2)央视各频道播出量增加

中央电视台不同频道播出内容各有特色,在央视的十五个频道中,纪录片的播出主要集中在纪录频道(CCTV-9)和科教频道(CCTV-10)。其中,纪录片日均播出量最多的纪录频道,日均播出量超过20小时;科教频道日播出量超过16个小时,排名第二。这两个频道的播出量总和占比是所有央视频道播出量总量的66%。排在第三、四的分别是中央七套和中央四套,日均播出量分别在7小时和5小时左右。此外,中央音乐频道纪录片播出量有明显上升,主要来自于《影视留声机》、《音乐人生》等节目的推动。央视纪录片播出量同比增长为7.5%(图5)。

 

117

 

(3)卫视日均播出量增加,播出时段有待优化

受总局相关政策影响,2014年省级卫视频道普遍提高了纪录片的播出比重,各卫视频道日均纪录片播放时长普遍集中在60分钟以下,特点是以“短视频”为主。2015年纪录片播出量进一步增长,日均播出量在60分钟至120分钟之间的频道数量增加到48%,比2014年增长十二个百分点。其中日均播出量在120分钟以上的频道占26%,比2014年增加十个百分点(图6)。

 

分频道考察,日均播出纪录片时间最长的3个频道分别为云南卫视、黑龙江卫视和四川卫视,播出量在4个小时左右。其中,云南卫视在2015年纪录片日均播出量在排名前三的卫视频道中增幅最大,主要得益于《经典人文地理》、《迷途》和《云看云南》等纪录片的播出。绝大多数的卫视频道在2015年都增加了纪录片的播出,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宁夏卫视、辽宁卫视、陕西卫视和重庆卫视(图7)。

 

虽然大部分卫视频道都加大了纪录片的播放时间,但如前所述,大量节目被安排在02:00-05:59时段播出,占所有卫视总播出量的42.9%;06:00-11:59时段的的节目播出量排在第二,占总播出量的19.7%;而黄金时段(19:00-21:59)只占8.5%(图4)。

 

18

 

19

 

四.收视情况

 

01纪录片收视情况概览

从各频道纪录片的总体收视曲线上来看,上午时段和晚间时段分别形成两个收视高峰,其中晚间时段是全天的收视最高峰,与其他电视节目的收视行为规律基本一致。同时,纪录片的编排一般是栏目化的节目编排形式,收视情况随着不同节目的播出也呈现版块化变化的特征。

 

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为例,作为国家级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自开播以来,推出了众多广受欢迎的纪实类节目,且随着观众对纪实类节目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不断增长。从整体收视表现上来看,午间时段11:30—14:30和晚间时段19:00—22:00是全天两个收视高峰。在节目编排上,采用版块化方式,全天不间断播出以纪录片节目为主的节目形式进行编排。其中午间时段播出的地理类和自然类节目是收视比较集中的节目内容,如《万象》。晚间黄金时段从19:00-22:00是全天的收视高峰,人文历史类、自然类等节目内容是收视较为集中的版块,如《自然》和《寰宇视野》等。

 

从不同节目收视排名的表现上来看,人文历史、地理自然和冒险等节目类型比较受欢迎,《彩色镜头下的二战》、《超级航母大揭密》、《非洲大猫》、《拳王卡西姆之梦精彩片段》、《非洲角斗士》等节目在2015年获得较高关注。其中由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非洲大猫》在12城市均有不俗的收视表现。

 

另一方面,如前述分析,云南卫视是日均播出纪实类节目时间最长的卫视频道。从整体收视表现上看,云南卫视的收视高峰处于晚间时段,两个高峰点分别是18:00和21:00。纪录片《雪豹》在众多节目的竞争中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其收视率甚至高于该频道黄金时段的节目。

 

播出量排在前5名的江苏卫视,收视高峰从晚间20:00开始,在22:00达到最高点。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在众多节目的竞争中取得不错的收视成绩,虽然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在形式上具有差异,但内容仍然以传播真实情景为目的,其收视率甚至能与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比拼。

 

02省级卫视频道立足次黄金时段,进击黄金时段

CDRC调研发现,和2014年“30分钟政策”刚实施同期相比,纪录片全面打入次黄金时段(22:00-01:59)并与电视剧正面竞争。图8显示,纪录片虽然仍难以跟综艺节目竞争,但是在次黄金时段已经具备与电视剧抗衡的能力。若从分地区进行观察,一些城市如北京、广州、杭州、成都等,纪录片的收视率除了跟电视剧展开竞争以外,有的收视率甚至超过综艺节目(图9)。以北京市场为例[1] ,2015年纪录片次黄金时段年均收视率0.22,优于电视剧的0.14。在广州市场,纪录片的收视率甚至在黄金时段(19:00-21:59)追赶电视剧,两者收视率分别为0.16及0.27。

 

除了立足次黄金时段之外,纪录片还开始“进击”黄金时段。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纪录片播出猛涨,播出量1373小时,比2014年增加780小时,涨幅131.5%;其他时段播出量变化在10%左右(图10)。

 

20

 

21

 

22

 

2015年,纪实类节目在黄金时段(19:00-21:59)收视率前10名的题材分布,以人文历史为主,占各类比例的43.5%,主要受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及抗战题材纪录片的大量出现所致;其次是文献纪录片,占18.9%,排在第三位的是自然地理,占16.2%,而科学探索题材的占比最小,仅有2.7%(图11)。

 

23

 

五.纪录片的制作方式及题材分布

 

图12对过去两年来省级电视机构(包括纪录片专业频道)制作栏目纪录片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对比。自制节目及外购节目仍然为主要制作方式,而联合制作、委托制作及加工合成节目的比例皆有所减少。

 

26

 

非栏目化纪录片(包括制作完成及制作中的纪录片)的制作方式也以自制为主,2015年轻微减少。联合制作节目、外购节目比例较前一年度有所增加,委托制作节目比例轻微减少,与2014年一样,非栏目化纪录片并没有加工合成的纪录片(图13)。

 

总体而言,不论播出形式是栏目还是非栏目,中国纪录片节目的制作方式都以自制为主;栏目纪录片同时辅以加工合成及外购作为补充节目来源,而非栏目化纪录片则以联合制作方式为辅。电视台通过项目招标、委托制作等制播分离方式完善制播链条,已经渐成常态。

 

27

 

题材分布方面,图14和图15显示了近两年来省级电视机构(包括纪录片专业频道)制作完成及制作中的非栏目化纪录片的题材分布,内容仍然以人文历史题材为主,而且有较大幅度上升,制作中的该类纪录片的比例同比轻微下降。

 

28

 

制作完成的社会纪实题材相比2014年有大幅度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文历史题材的比例由较大程度上升,而科学探索题材并没有出现,与2014年相同。至于制作中的纪录片,人文历史题材、自然地理题材、文献纪录题材皆有小幅度减少,而社会纪实题材及政论题材的比例较2014年有小幅度增加。

 

29

 

六.纪录片广告花费情况

 

2015年纪录片广告投放超过350亿元,同比减少3%,同期整体电视节目减少5%。2015年与2011年同期相比,纪录片广告投放增加37%,而电视节目整体增幅为16%。由此可见,纪录片的广告投放增幅仍然领先全局(图16、图17)。

 

30

 

31

 

广告主投放到黄金时段(19:00-21:59)纪录片的每秒价格中位数呈季度性增长。该时段价格最高的价格达到1814元(图18)。

 

32

 

对全年黄金时段(19:00-21:59)收视率前20位的纪实类节目进行分析,中央电视台栏目《走遍中国》、非栏目《东方主战场》,以及重庆卫视《中国故事》、非栏目《大后方》皆取得不俗的广告收益,投入产出比大于1(表3)。

 

33